欢迎来到德国外交部网站

临别之际就中国市场之挑战略陈拙见 — 柯慕贤大使

2018.07.23 - 文章

 在担任德国驻华大使五年后,我即将卸任。这是一段引人入胜而又充满挑战的时光。在此期间,中国的崛起进一步加速,经济产出再次增加近半。特别是在技术方面,中国已经赶上,人工智能领域现已位于世界顶端。全球初创企业投资的50%发生在中国。虽然许多人认为专制政体本身就是反创新的,但中国的创业环境看起来比其他地方更好。年轻的精英企业家们在和我谈话时都提到了监管限制很少(如数据保护)以及风投基金资金雄厚。此外,中国市场与外国竞争基本隔绝。在人脸识别技术等某些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中国似乎已经令硅谷相形见绌。因此,从今天的视角看,便有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在已经取得这些成就的情况下是否真的还能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然而,中国市场的开放并没有跟上这一快速发展的步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2013年宣布,今后市场将“发挥决定性作用”。接着是一次又一次的公告,即中国现在确实会迅速进一步开放。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太多举措。事实上,保护主义在一些领域甚至有增无减,如下面两个例子所表明的那样:在中国中车的高铁新型号复兴号项目中,德国企业要么被排除在供应商之外,因为可以仿造其产品的中国企业拿到了订单或者他们不得不与中国伙伴建立德企只占少数股权的合资企业,不然根本拿不到订单。中国客户告诉我们,根据内部指示,中国医院采购医疗设备时必须把订单给中国供应商。

  强制技术转让或专利保护领域的问题也依然存在。欧盟商会最新“商业信心调查”显示,仍有近20%被调查的企业认为自己面临强制技术转让,以获准进入中国市场。最近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投诉甚至有所增加。难怪中国在经合组织相关排名中在68个国家中位列倒数第四。

  但也有好消息。此前宣布的强迫组建合资企业方面的松动政策落实到了行动:巴斯夫将很快就能在没有合资伙伴的情况下在中国进行一笔重大投资,这是第一次。宝马将把其在当地合资企业的股份增加到75%。金融业也将进一步开放。自2018年6月30日起,外国公司可以控股。经过多年的等待,德意志银行获得了公司债券承销许可。政府机构还宣布了其他一些开放措施。在柏林举行的本轮德中政府磋商之际签署的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被视为一个信号,表明中国在规划未来时已经包括而不是没有纳入外国原始设备制造商。

  我想,这为未来几年积极致力于朝着开放、公平和平等对待的方向改善经济框架条件中目前甚至与之相矛盾的地方奠定了良好基础。德国今后仍将是中国这方面的可靠伙伴。

返回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