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德国外交部网站

广州首次线上诗歌大满贯

2021.07.29 - 图片集

在德国很流行的诗歌大满贯和一位德国诗歌大满贯表演者在线上„来到“了广州。在此可对活动情况以及所有中国表演者的作品有所了解。

在线诗歌大满贯:关于出生、毁灭与希望

2021年7月17日,周六下午16点,林贝雅和陈一春两位女士代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为大家期待已久的德语线上诗歌大满贯表演拉开了帷幕,表演者们在充满无限可能的网络平台上„大展身手“的时刻到了。

来自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领区(广东、广西、福建与海南四省)的诗歌大满贯参赛者们递交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15名作者以卓越的成绩进入了总决赛,赢得了线上向各地国际观众及专业评委展现自己作品的机会。赛事的组织者林贝雅女士还成功邀请到德国本土诗歌大满贯的明星茱莉亚·恩格曼连线,无疑把整个活动推上了领区德语学习者们本学年的高光时刻。此次的诗歌大满贯不仅有明星的加入,德领馆的团队甚至把平时极不稳定的无线网信号都„带入正轨“,使得这场通过微软Teams平台举办的长达两小时的线上活动能够从头到尾„畅通无阻“。

实事求是地讲,在有限的篇幅中描述此次的入围作品简直难上加难。毕竟每位同学都通过„精雕细琢“,给自己的诗歌赋予了灵魂,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参赛者们对„疫情“、„自然与科技“以及„改变我人生的时刻“这些主题的独创见解,还是他们充满转折的词汇运用,都使包括德文母语者在内的观众竖耳聆听,赞不绝口。另外,这些„词语艺术家们“熟练掌握修辞方面的技巧,通过对语言的„精心装扮“,充分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口才。当然,入围作品中,隐喻、象征、比较、譬喻、排比、三连句等手法比比皆是,着实做到„内容、演绎都到位“,让人心服口服。一位参赛者甚至在表演中加入了数码科技的元素:诗歌有了灯光与音效的加持,更是锦上添花。对于评委来说,在如此优秀的作品面前,要对每个参赛者一一做出评价,虽说不至于彻底„绝望“,但也绝对„烧脑“。因此,我们对每位评委也心怀感激。

兰浩轩围绕„疫情“的主题,引用了许多例子:比如自己满怀希望解锁手机,只为听到千里之外朋友声音的情形;还有结尾处人类背墙而立,使所有人感受到病毒无处不在的身影。李步宇的诗歌营造出了世界末日的氛围:他提到了当今世界的混乱与许多家庭的支离破碎,并提醒大家不要轻信一切——虽然有了防御病毒的疫苗,但为了避免成为偏见与操纵的受害者,每个人还需自己负责相关的„防疫工作“。高源则紧扣当下新冠疫情的主题,讲述了抗疫英雄以防护服为盔甲、以双手为武器与侵袭人类的病毒作英勇斗争的故事。李倩描写了医生、记者与许多家庭的无私奉献与他们昼夜不息的抗疫之战。她列举了这些人群的牺牲行为,并将他们的贡献称为团结的伟大,因为„很多双手才能够终结这场惊恐“。同样也是„疫情“,石念玉采用了对比的方式来接近主题:她将„在外面的危险“和„被隔离的无聊“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忘却“和„数码世界里的记忆“进行了对照。赖煜梅则认为,„隔离期“也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她终于有了可以陪家人的时间。通过翻阅以前的相册,她带着听众一起踏上了一段时光旅途,讲述了一个为了挣钱、结婚、生子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姑娘(她的母亲)的故事。罗咏欣直接将病毒拟人,讲到了它如何在春节期间附上人身,之后从一个城市抵达另一个城市,不断寻找„猎物“。病毒阴险奸笑,宣布将要在这世上称王称霸。但它一时被自大冲昏了头,完全没有想到人类的恢复能力十分强大。至今为止,求生欲使人类社会克服了每一次挑战。所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够对它说出:„永不再见,新冠!“

杨舒睿,年龄最小的一位参赛者,以其满怀诗意的演绎,围绕着„自然与科技“阐述了她所向往的西方国家„犹如珍宝“,并且值得等待,因为星星将会引领她前行,思绪也会继续流向锁定的远方。张玮的颂歌包含着对大自然有着神奇治愈能力的认可,并邀请听众与其一同享受自然的怀抱。已在德国马尔堡居住过一年的张广亚试图用他的诗歌来解释地球为何是球形的。他认为,创世者不希望世界在白天太喧闹,夜间太安静,所以并没有选择更加„方便“的圆盘形状,但也因此造成了如今各地的时差与协调时间的困难。周海冰让听众的焦点落在了人类对自然的残忍破坏。虽然大家已经意识到垦过的大地需要得到生态复原,但作者以突然且耐人寻味的转折告诉人们,未来眼前的一片绿色有可能只是一种幻觉,可以由人通过开关按钮随意切换。黎子萱营造的氛围更是阴沉:„老天爷“通过第一人称,先以温柔的语调讲述自己百万年来为地上万物提供生存所必要的空气,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突然间,声音变成了雷鸣,指责人类太过狂妄,霸占所有生存空间,使动物们以泪洗面。原本的蓝天布满了乌云,雷电交加,干旱与沙尘暴交接而至。人类所有的弥补都是枉然,因为他们百年后将不复存在,而天空则永恒不朽,并将渐渐恢复如初。单文彦将人类有限的价值观赤裸裸地归纳为„要么对我们有利,要么对我们有害“。在其气势雄伟的叙事诗中,她讲述了人类在最开始时随波逐流,为了向„偶像“机器献祭,不惜一再侵害沉默的大自然。渐渐的,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噪音转变为智能化运算的危险频率,人类则退化成牵绳上的木偶。失去了主权的人类绝望地想要逆转时间,但大自然和科技都不接受这种虚有其表的道歉。人类回天乏术,只能学着去适应面目全非的世界格局,重新争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位。

与之前两个命题相比,„改变我人生的时刻“的主旋律携带了更多的希望。对于黄羽翔来说,仅是看到母亲变白的发丝就足以让他意识到,她用爱浇灌自己,却最终如同一根点燃的蜡烛般日渐黯然。作者决定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切,只为尽快长大成人,用他的爱让母亲重获以前的乌黑秀发。刘开源诗歌中的第一人称则环绕„出生“本身。在作品的前三分之一,他提到了对„做一个普通人“的感激。紧接着,作者让大家警醒,因为基因混乱导致的惊慌失措,喜悦消失了,许多年轻人决定不再生育。在结尾,他强调了出生是每一个生命的开端,而人生不应该被抱怨。

就像和刘开源与黄羽翔事先商量过一般,茱莉亚·恩格曼作为压轴嘉宾,也展现给大家一篇有关亲情的作品。诗中,„我“带领听众聚焦于父母或大或小的„英雄事迹“:如果没有经历这些,就没有人们如今的记忆和未来。按照主人公的意愿,为了昨天、今天与明天能够永存,时间应该静止下来。

各位诗歌大满贯表演者,你们的表现让德国总领馆的组织团队、来自各地的听众以及茱莉亚·恩格曼都惊叹不已。你们的德语水平与诗情潜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诗歌还会在人们的脑海中荡漾很久,回味无穷。谢谢大家!

愿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切都好。我们下次诗歌大满贯见!


作者:Claus Huxdorff(ZfA德语教学顾问,现居中国广州)
协助作者:Veronika Barth(ZfA德语教学顾问,现居中国福州)

 

广州首次线上诗歌大满贯

返回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