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德国外交部网站

国防武官联邦在国防军日上的致辞

2025.11.12 - 文章

**译文仅供参考,以现场发言为准**

尊敬的傅融大使,

各位阁下、同事们和战友们,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我代表德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处感谢各位出席今年的招待会,共同庆祝联邦国防军成立70周年。70年来,联邦国防军先是经历了最初的冷战时期,之后又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巨变:第一个是德国统一,第二个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非法入侵和仍在进行的残酷战争。我以军人的身份亲历了这三个时期,因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些事件的个人见解。但在那之前,我要首先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熊明峰少将一行莅临今天的活动。此外,我还想感谢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欧亚局的同事和朋友们的支持,特别是在我们需要为双边年度项目寻求务实解决方案时。我们十分珍视您们提供的帮助和富有建设性的行事方式。因此,我也很期待明年继续与您们携手共进。

女士们、先生们,我加入联邦国防军的时候是80年代早期,那时,联邦国防军已完成了大规模、高度现代化的军队建设:这支军队有36个旅,配备逾5000辆坦克,约1000架飞机,200艘舰船和潜艇,在役人员50万名。其任务是遏制拥有庞大常规军力的侵略性华约力量对西德领土发动袭击。在德国内部边境,联邦国防军同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荷兰、英国和美国常驻德国军队共同行动,必须在前线附近的预设防御阵地阻止和迟滞敌军进攻。那是一场大规模全面防御战争的情形设定,理论上甚至包含战术核武器作为最后手段。这场我们本土的防御战计划经过了细致的规划筹备,以迅速反应为重点,机动性和灵活性由边境线界定。我们完全融入了北约的指挥控制体系。那时,苏联部署中程核弹道导弹(SS20),射程覆盖中欧地区,导致紧张局势加剧。于是北约决定在西德境内部署美国导弹,以应对这种战略失衡。这一政治决策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大争议。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言论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的真正含义,以及为何这些权利是民主的象征。有几年,强大的德国和平运动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利组织游行示威活动抗议这一决策,参与人数有时多达50万人,有时甚至军事设施都被封锁。这一切当然也影响了我的个人生活,我的朋友们也会提出质疑。这也成为了我们作为“穿制服的负责任公民”训练的一部分,它让我在十分开放和自由的辩论中学会法律和宪法知识。在接下来的那几年里,我个人是否感受到深深的威胁?那倒没有。首先是因为我那时还很年轻,但同时也因为,在我们和北约通过军事实力形成可靠威慑的同时,坦诚的战略安全对话也在持续进行。1987年,当戈尔巴乔夫总统和里根总统达成一致,双方同意撤除这些备受争议的导弹,整体安全形势得到了极大改善。这让人觉得,似乎每当出现紧张局势总有办法妥善处理。不过,短短两年后,柏林墙和平开放,这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40年来的主要对手不复存在,对于我们而言,第一个巨变即将到来。华约组织开始瓦解。在统一的德国,两个昔日的宿敌合成一支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于应对“最坏情况”的大规模前线防御能力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联邦国防军专注于内部改革,其使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海外行动成了关键任务:这就需要一支可灵活部署、快速调动、根据不同任务机动调整应变的军队。

联邦国防军在最初的海外行动中主要承担协助支援职能。1995年,波斯尼亚斯雷布雷尼察发生大屠杀,萨拉热窝市场遭遇炮击,大量平民伤亡。联合国要求北约对此作出军事反应,这是二战之后德国飞行员首次发射导弹。后来,由于国防预算大幅削减,联邦国防军处置调整了部分资源和能力。同时,我们的海军不再部署在北大西洋或波罗的海,转而在地中海执行制裁任务,在非洲之角打击恐怖主义和海盗活动。在阿富汗,我们作为可靠伙伴,连续19年同美国及其他盟友并肩作战,直至最后一刻。在这里可以尤为清晰地看到联邦国防军转型后的变化。部队同时被委以国家建设与维和的任务,被部署到5000公里之遥的冲突地区并长期驻守。那时,“反暴”成了“万能”的信念。而代价则是:我们失去了在本土进行大规模领土防御的能力。

不过,这一不足在那时新的安全格局下尚属合理:大规模裁军、还有如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等信任建设机制。

然而如今,欧洲的和平因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非法入侵与战争而终结。旧日的威胁卷土重来。国家和集体防御的核心使命又一次成为我们安全关切的重中之重。俄罗斯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与俄接壤的波罗的海和北欧国家对此或许有着最深切的感受。同盟友一起,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这一威胁,正如我们在1989年之前所做的那样。我们和北约的使命再度聚焦于威慑。地缘战略上,当北约的增援成为必要,德国再次起到关键的“展示”作用。我们通过展示更为强大的自身实力来形成威慑。正因如此,德国空军同盟友一起保障波罗的海国家领空安全或为波兰和罗马尼亚提供支持。正因如此,德国开始在立陶宛常驻一个作战旅,并为乌克兰及其民众提供协助。正因如此,未来五年我们的国防支出将从去年的520亿欧元大幅增加到明年的1080亿欧元,并到2028年进一步增加到1320亿欧元。我们正持续强化威慑力量。

我们也为北约在北大西洋或波罗的海的海上力量作出贡献。作为军人,我认为这特别意味着:连接欧美的桥梁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军队必须更好地适应创新的速度,并吸取乌克兰的经验教训。无人作战能力十分关键,对乌克兰以及未来的战场有着显著影响。但是,这些并不能解决作战中的所有问题。我们绝不能再次陷入对未来战争场景的简单化思维。坦克、飞机和舰艇并没有过时。我们要做的是更积极、更迅速地拥抱新技术。谁能最快最好地掌握新技术,谁就将获胜。同时有一点也必须明确:仅仅通过技术无法有效应对克劳塞维茨所言的“战争迷雾”。关键在于人。我们这些人必须要做好做坏的打算才能遏制战争。

谢谢大家。

返回上端